唐代婚礼礼仪
开剪子,又称“中彩票”,是指男方在婚礼前一个月通知女方结婚日期,称为“送日”。男方家会把女方的花花绿绿的布匹和衣服送到女方家,这叫“嫁妆”。并请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有福女子为姑娘裁衣服,这叫“裁”
《婚礼》:“昏礼,号令收收,用鹅(后改为鹅)”
2.问名字
也就是说,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她的姓名、生日。取回耿铁后,布吉折了八字。
3.纳吉布
男方在问明姓名、匹配八字后,告知女方结婚吉兆,并送礼物表示订婚,这是礼节。在古代,那吉也要献鹅宴。
4.征收(纳城/纳比)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彩礼。
5.邀请日期
双方商量定个婚期。
6、亲吻(kiss)
过去,新郎不去女方家。明清时期要求新郎到女方家。
闹洞房(简单列举一些闹洞房的习俗)
(1)萨谷豆?古代种的是谷子和豆类。经济发展起来后,种上了花生和龙眼。在现代,糖果、枣和香烟被播种。
②跨火盆?意大利正在蓬勃发展。
(3)递包?婚礼当天,新娘要求“千万不要沾地”,在新郎从家里跨过火盆后,用布袋放在地上。新娘在布袋上走过的布袋一个个移到前面,传达“袋”与“代”谐音世代相传的意思。
(4)吃饺子更有趣。只有新娘吃新郎不吃的,这饺子不是熟透的新娘。有人问她,“你是天生的吗?(娇子出生)新娘说“出生”。取“生子”谐音,以求好运。
扩展数据:
唐代婚姻的条件: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结婚
3.结婚年龄
古代男子结婚年龄为20岁,即“弱冠之年”,又称“冠礼”古代男子年满20岁时,由家族长辈和德高望重的人戴上一顶布帽,称为“冠”。意味着男人已经长大了,在公共场所会被当作成年人对待。家庭聚会可以和大人一起参加,意味着你可以承担责任,可以结婚了。
女人结婚比男人早,是15岁,也就是“和”。女人到了15岁,必须解开辫子,把头发梳成发髻,戴上簪子,这叫“缝”。
百度百科-唐代婚俗
百度百科-婚礼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