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在听力训练中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我们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声音,认识到他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声音。
1,触摸方式
拿一面鼓,把聋子的手放在鼓上。打鼓让他感受到鼓振动的出现和消失。告诉孩子声音的出现和消失,让他们通过触觉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观察法。在鼓面上放一些硬币(或小豆子)。家长击鼓让孩子观察硬币(或小豆子)因鼓面振动而弹起的现象,让孩子通过视觉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第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听障儿童可以感受到声音无处不在。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一些有节奏的音乐或者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回放的时候不要管他们听不懂,只要你看到他们在听,你就达到了训练的最初目的。
第三,学会理解声音的含义
1.在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后,家长可以逐渐加大听力训练的难度,让听障儿童逐渐理解声音的频率、大小和速度。我们可以用“敲鼓数雪花”或“敲鼓采珠”的游戏,让孩子理解声音的个数。起初,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接受训练。明白了游戏规则之后,就应该背对父母。声音的数量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之内;我们可以用“敲鼓拍球”或“敲鼓走”的游戏,让他们感受声音信号的速度,并根据听到的声音信号的速度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声音信号速度的能力;利用“听声音模仿动作”或“寻声找东西”的游戏,培养听障儿童对“大、小”声音的认识。此外,还要训练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果你听到敲门声,这意味着有人来了。
2.培养听障儿童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听障儿童能够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发音是有意义的,不同的发音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语言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训练可以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此外,他们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经常看到的事物来训练他们的音义,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3.学会辨别声音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听障儿童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音信号,不同的声音信号代表不同的意义。在训练中,要逐步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另外,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一定不能脱离生活,一定要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