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双降政策下的年轻收敛新举措
学前教育是教育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双减”中具有重要使命。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了幼科对接实施方案,选择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分阶段推进工作。
1.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学校准备教育是幼儿科学联系的基础。《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幼儿园结合《幼儿园办园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的要求,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关键词:树立科学融合观
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地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幼儿科学衔接。例如,自2021秋季学期起,内蒙古启动了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双向衔接”示范区和试点园(校)创建工作,以典型引导促进幼儿衔接,帮助幼儿顺利过渡。
"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三年幼教的全过程。”.....文件中强调的这些理念,在很多地方已经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山东省临朐县龙山幼儿园三年来引导幼儿自己取餐、吃饭,通过建构游戏、沙盘游戏、教育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计划性、专注力等良好品质。
关键词:有针对性的学校准备教育
《指导要点》强调,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额儿童的特殊需求,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节、规则意识、奉献精神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幼儿园从儿童出发,以特定儿童的切身体验为研究出发点,开展了“我们准备好了”项目活动,在活动的推广和探索中努力做好入园准备。教师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准备,准备什么,分组制定计划,定期观察调整,并邀请小学师生进行评价,进行“准备过关”的仪式教育。
关键词:“四个准备”有机整合
《指导要点》强调,儿童入学准备教育要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准备,更不用说以小学知识技能的进阶学习和强化训练代替全面准备。
为实现“四备”有机融合,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湾幼儿园将数学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晨检、晨间交谈、就餐、户外运动、饮水、散步、离园、整理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对幼儿数学教育进行了新的探索。威海冯明幼儿园以符号部件和拼音部件为基础,开展写前活动,利用跑书、空书、涂鸦、绘本、模型书等形式,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2.小学实施学校适应教育。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提出,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入学适应工作。各地主要通过明确零起点教学、调整教学方式、注重游戏化和探究性、设置入学适应周期和入学适应课程等方式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关键词:严格零起点教学
《指导意见》重申,小学要严格实行免试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很多地方对“零起点教学”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例如,海南省教育厅要求小学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坚决杜绝小学组织“入学考试”的行为,禁止将小学分为“重点班”和“实验班”。再比如,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幼儿衔接工作,实施零起点教学,推进快乐晨活动的通知》,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关键词:实施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班级,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以游戏化、生活化、融合化的方式实施国家课程,强化幼儿探究和体验式学习。
为此,很多地方会重点改革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方法。如贵州省黔东南州探索“幼儿连贯办学体制”,小学主动向幼儿园靠拢。小学低年级采用幼儿园“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来学习和运用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再如,北京市朝阳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推广“游戏化教学”为抓手,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层面两个维度,系统地开展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适应性学习,从注重知识的联系转向注重儿童身心变化和思维模式的联系。
关键词:开发入学适应课程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相关小学要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小学要将一年级第一学期定为入学适应期,坚决纠正超标准教学、盲目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为做好学校适应教育工作,安徽省要求,主要利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校适应活动,保证课时。
北京市门头沟区进行了“新九年”实验,学前三年,小学六年。小学围绕“四个适应”开发课程,每个实验学校开发两到三个课时。目前已形成入学适应课程初稿,还开发了学生微课、家长微课等配套资源包。
3.建立联合教学和研究体系
为改变幼儿之间不完善的衔接机制,探索建立了行政推动、教学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参与的机制,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取得新进展。关键词:有教研制度
教学科研有体系,管理有学科。各地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了联合教研制度,规定了教研机构的成员和工作要求。例如,江苏省提出成立联合教研体,要求各地成立由一名小学教研员和一名学前教研员牵头的联合教研小组,定期组织专题教研和现场教研活动的有效衔接。
再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建立了区片、幼儿园三级双向联动教研机制,分层次开展联合研究、教研、培训、研修、家校教育等活动。在区域层面,朝阳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室和小学教育教研室定期开展全科培训、主题培训和学科培训,形成学、物一体的联合教研模式;学区层面,以学区为单位,依托学区教研工作站,15学区幼儿园业务干事和小学教学督导建立了联动教研。在幼儿园和学校层面,鼓励幼儿园和对口小学建立* * *联动教研体,定期开展互访、互训、教研、答疑等双向衔接活动。
关键词:开展专题研究
各地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研究课题。比如,河南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设立幼儿对接专题,指导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幼儿对接优质班、示范班、观摩班等活动。再如南通市,开展试点学校、集团学校、不同学生的联合教研,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儿童身心发展、行为发展、课堂学习等方面,定期组织专题研讨。
关键词:构建* * *同构学习。
为了改变幼儿“两张皮”的现象,各地以不同方式成立了幼儿学习* * *机构,探索提高联合教研成效的途径。如山东省威海市就采取了多轮座谈、反复跟进的调研策略。以幼儿园班级参观小学主题为例:一轮讨论,确定参观主题、内容、时间,整理问题清单,供家长和孩子观看;第二轮讨论,分析亲子问卷调查结果,根据观察问题列表调整参观计划;三轮讨论,对实地观察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讨论实地观察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对面答疑。多轮讨论突出互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和连续性,进而实现双向联合教研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4.完善家校教育机制。
建立家校幼儿园互学互育体系,形成家校“缘分”,家校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在完善家校教育机制方面,各地既注重宣传幼儿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理念和实践,又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小学的教研,发挥其监督和评价作用。关键词:推广科学理念
小时候父母都在担心什么?通过访谈、座谈、问卷、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在学校准备、学校适应方面的困惑和建议,解疑释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教育理念。此外,一些地区在宣传渠道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比如北京市门头沟区针对家长做了一个调查,在2021的暑假,首次推出了亲子课程,服务大一新生家庭。围绕“四备”,向家长传播了“了解小学微课、演示小视频、亲子互动游戏、教你一招”的内容。
关键词:家长深度参与
幼儿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家校合作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实现上,还体现在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对幼儿之间联系的深度参与上。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幼儿园定期邀请一线教师、心理专家、幼教专家授课,同时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跟踪手册》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必备工具,帮助家长关注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表现,并进行记录和评价。家长根据手册设定的标准,不时提醒和督促孩子养成相关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