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宝宝打针时经常犯的错误,以后一定要改正。
误解1:经常蒙住眼睛。不管宝宝多大,打一打预防针都会遮住宝宝的眼睛,以为宝宝不会害怕,殊不知“黑暗”更容易让宝宝感到害怕。
如何做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面面对。如果是大宝宝,可以告诉他什么是打针,会怎么样。告诉宝宝,打针的时候会有小阵的疼痛,但是很快就结束了。如果是宝宝打针,家长一定要陪着他,抚摸他,小声鼓励他。
误区二:哄骗或暴力。有些家长因为怕孩子不配合接种疫苗而欺骗孩子。“阿姨不是给宝宝打针,是给妈妈打针。”但是孩子发现了,心情会很激动;还有一些家长在家里经常威胁“你不听话我就带你去打疫苗”,导致孩子越来越害怕打疫苗。
如何做
家长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传染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鼓励孩子勇敢面对。他们还可以举出身边坚强勇敢的孩子的例子,消除他们的恐惧。也可以准备宝宝喜欢的小玩具,帮助他“转移注意力”。
误区三:强行带他去医院有些家长知道孩子以前打针总是哭,就都直接带他去医院,告诉他今天打针。这种做法会引起宝宝的强烈反感和反抗。
如何做
家长在给孩子打针前,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婴儿非常聪明。他们知道你在说什么,他们面对的是什么,他们会有心理准备。打针前可以给宝宝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讲解一下医院给宝宝打针的场景,或者讲解一下宝宝生病的故事。
误区四:不管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难免会动,害怕接种疫苗。有的家长拖死孩子的上半身,却忽略了孩子的下半身。这样一来,他们的腿到处乱跑,容易伤到别人,还可能导致孩子被针划伤。
误区五:怕冻怕脱衣服主要发生在冬天。家长害怕脱下孩子的衣服会冻死孩子,却不知道衣服穿多了会影响消毒效果,让医生找不到确切位置。其实大部分接种点都配有暖气等设施,家长不用担心孩子感冒。
孩子打针,家长该怎么办?1.打针前一周在家排练,在家和宝宝玩“打针游戏”。
用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当玩具,告诉宝宝这是注射用的,打在她的小胳膊上,然后模仿她小胳膊上的注射。经常玩这个游戏会让宝宝不再害怕注射器。
2.常见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让孩子玩新玩具,指着墙上的照片让孩子辨认,或者让孩子背字母表,吹泡泡。
3.看动画片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如果护士在打针时打开电视,播放卡通节目,无论节目内容是什么,都会减轻孩子的压力。
4.准备一个安抚奶嘴对于那些习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父母会在注射前、注射时或注射后给他一个安抚奶嘴,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好一些。如果在奶嘴上放一点糖水,效果会更好。
5、成年人平静的情绪会传染。婴儿很少打针,也不哭。如果家长本身不冷静,恐慌很容易影响到宝宝,所以家长要冷静,给宝宝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