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智力训练活动中开展小游戏教学

在智力开发教育的活动课中开展小游戏教学,可以弥补他们的缺陷,纠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快乐、满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时刻关注智障儿童的身体缺陷和心理特点,优化游戏设计,注重合作与融合的方法,以促进游戏的有效开展。【关键词】智育游戏合作* * *融合【正文】孩子天生好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智障儿童容易分心,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游戏的使用可以在活动课中营造愉快的氛围,让智障儿童在自然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开发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协调和运动能力,使他们的缺陷得到弥补,行为得到纠正,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智育中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需要的活动,是教育智障儿童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智力开发教育的活动课中开展游戏教学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欲望,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快乐和满足。我们在平时的活动课中开展小游戏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身心特点,设置游戏内容。大多数智障儿童大脑发育不良,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运动能力较差。我们不仅要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考虑他们的身体缺陷,还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可能会在做简单的跳跃活动时摔倒。作为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正确处理身体疾病引发的突发事件。比如像一个癫痫的孩子,你不能让他参加剧烈运动,谨防他头贴地;如果你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要让他跑得太快。我们把快跑接力赛变成慢跑换球接力赛,把难以投进篮筐的篮球活动进行改编,把“抢凳”里僵硬的凳子改成坐垫等等。,并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而且由于智障儿童的大脑神经通常是惰性的,缺乏心理需求、追求和期望,导致主动选择功能差,感知速度慢,感知范围窄。他们关注的是分配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实。他们依赖性强,懒惰,经常因为游戏中的一些困难而停止活动,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通常情绪多变,冲动,行为难以控制。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愿意参与活动,让他们更规律地参与游戏活动。比如两个人一起运球,背靠背中间很容易掉一个篮球,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受损。让学生夹一个软球。不容易摔倒后,孩子玩耍的结局就大了,在活动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二,优化游戏设计,促进学生参与。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尽可能简单易懂、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游戏内容,让他们学得轻松,玩得开心。游戏内容的设计要易于操作,简单明了,以具体的形象操作活动为主要任务,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要简洁,要考虑到其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1,游戏名——新奇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只有设计出新奇、意想不到甚至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游戏的名字要口语化,新鲜,有吸引力。比如让学生跑着跳着越过一些障碍物,于是我们把这个游戏命名为“我是小八路”,让学生在越过这些障碍物后,觉得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小八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2.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综合设计涉及的内容更广泛,让学生锻炼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是“追猪”、“拉尾巴”等训练和补偿学生肢体的游戏,如跳、跑、蹲、追等,提高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身体锻炼能力;也可以是“钓小鱼”、“转圈”、“水中持珠”的游戏,锻炼孩子的视力、反应能力和耐心;也可以是社交中的“蚂蚁搬家”、“击鼓传花”等游戏,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团队意识。3.游戏形式——创新游戏的形式和格局要独特。当然,借鉴别人的做法,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动就会成为新玩法,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把“抢凳子”改成了“抢席子”。现在硬凳子变成了软垫子,学生们更敢抓垫子了,再也不怕凳子砸着疼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参与游戏更加开放。还有竞技游戏,比如团体和个人比赛,也可以自己找对手或者伙伴,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弱智儿童心理学与教育》一书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出发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最能体现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打羽毛球就像打游戏一样,对于手和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强迫它们用长羽毛拍打,会很困难。因为一个小孩子,拿起一个羽毛球拍,会碰到地面。于是我把羽毛球拍换成了乒乓球拍,这样就好拿多了。这就改变了游戏活动的工具,学生玩起来感觉很新鲜很轻松,自然愿意参加这样的游戏活动。4、游戏过程——参与式游戏中设定的结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我经常跟学生说,能积极参与游戏是最好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感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会很大,不仅影响课堂学习,还会影响心理发展和补偿。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完成游戏内容,同时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团结协作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我也给积极参与的同学盖上了“参与章”,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5.游戏环境——情境布鲁纳曾说:“没有一种教学形式像情境教学那样直观而深刻。”的确,情境教学法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要情境。因为有一定场景的游戏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在《钓小鱼》中,我布置了一个类似池塘的场景,让学生听“猫钓”的故事,向老猫学习。6、游戏安全——安全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装备会拼命去摸去试,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合适的场地,合适的装备,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班级的多少,精心安排和布置装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性。教师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器材,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游戏活动,控制活动范围,随时做好看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第三,注重合作,促进和谐发展。智障儿童因智力残疾形成心理障碍。他们的活动空间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接触的人可能是固定的。他们也想尝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只是不知道怎么融入。为了让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接触,我们的教师不断拓展他们的活动空间,注重合作与融合,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1,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让智障班里活动能力强的同学去引导和帮助能力弱的同学,从而达到相互合作,* * *进步,提高学生参与率。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同伴的示范者不仅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还要起到帮助的作用,这不仅是一个传授技巧的过程,还能促进游戏的发展。通过积极的同伴支持,有效缓解了特殊儿童的排斥心理,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蹲蹲乐”这个游戏中,让语言好的同学说“新蹲,新蹲,新蹲××后”,然后让语言差的同学跟着说。这样,不会玩的学生可以和别人一起玩,会玩的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别人的成功感和幸福感。2.多元融合,融合互动,就是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生活在一起。通过与普通儿童的接触,让特殊儿童观看他们的小游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通过健康孩子的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孩子更能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同时,智障儿童还可以获得建立有效同伴关系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使他们有勇气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迈出宝贵的一步。因为我们班位于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接触比较多。我们牢牢把握这个有利条件,让孩子有活动,和正常孩子交流。我们让一群普通班的同学来我们班,一起玩扔球接球游戏。有时候,我们让他们带着我们的智障孩子去游乐场,玩“老鹰抓小鸡”、“扔手帕”之类的游戏。平时看到别的班做练习,我们也会跟着做。看到别的班放风筝,我们也自告奋勇和他们一起放风筝。这不仅加强了他们的友谊,扩大了孩子的活动空间,也不断提高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最喜欢、最需要的活动,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精心安排,正确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