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如何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不明确的
需要,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到更多的知识。(2)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儿童主动与他人交往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的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来到这个社会,就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角色扮演最能体现孩子的社会性,角色之间的交流在游戏中必不可少。比如在快餐店,“店员”必须主动和“顾客”打招呼,热情大方地介绍吃什么,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游戏过程中,即使是班里最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这里当“顾客”也能大胆说出想吃什么。可见,孩子很自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互动的角色,从而培养了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沟通能力。(3)角色游戏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积极克服困难。我们把重视引导情境、启发想象、引导创作的挑战性工作称为“诱发天使灵感”。轻松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氛围,可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产生创作欲望。在幼儿园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角色游戏的运用是教师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角色游戏的特点。在游戏中,多以物代物,满足孩子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孩子的选择余地就越大,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就越大。比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讨论中,孩子们提出可以用泡沫将牛排切成块,涂上颜料,很快解决了这个难点。再如,“菜场”的“顾客”想买“海带”,但又缺货,于是孩子想尽办法找合适的材料(如纸条或布条)代替或制作,从而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角色游戏影响儿童主体性的原因。纵观当前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的主要原因。很多老师都是以教育活动“大师”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是孩子的朋友或知心朋友,而大多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开发儿童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代替他人,这超出了“主导”的范畴,即教师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并解释每个角色的玩法和规则,但他们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干预过多,以至于儿童的思维可以跟随教师。这样一来,角色扮演就成了教师“引导”孩子“玩”的表演活动,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忽视孩子主体性的活动就无法达到其教育作用。上述所有这些都明显地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儿童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不用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儿童的主体性是自身的一种自然存在,3至6岁是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孩子的内在因素。没有儿童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和自身天然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努力“发动”教育活动也是没有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如果教师取代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导地位),把学前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那就一定会限制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角色的释放。虽然他们主体性的发展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很难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儿童是游戏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儿童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扮演区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能够鼓励孩子自由选择、大胆交流、大胆表达的环境,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是环境的创造者、条件的提供者和观察者。教师主要通过创造环境、投放开放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学习。在创设环境时,我注意引导孩子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超市的游戏生成后,老师问孩子:“超市可以开在哪里,需要怎么布置?”孩子们脱口而出很多建议:“在活动室外面的走廊里。”"可以有入口和出口."“还有一个收银员。人少就有一个。人多就两个。”诸如此类,每次游戏环境的创设,老师总要让孩子说说新的游戏环境如何布置,让他们参与收集素材、制作游戏素材、创设环境。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热情更强了。有时候我发现孩子玩了几次之后对原来的游戏区不感兴趣了,所以在评价活动中,老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会一起补充新的游戏素材。孩子们总是对创新的环境特别敏感和感兴趣,他们想看,听,摸模具,触摸和询问所有创新的东西。此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和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老师抓住机会,他们会启发孩子。(2)让孩子自由选择,放下角色游戏。我们承认“游戏中孩子是主体”,那么角色游戏中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哪里?纵观儿童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要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儿童的意愿,真正实现五大自由,即尊重儿童选择主题、剧情、玩具和角色的自由,同时尊重儿童评论自己游戏的自由。1.自由选择主题:儿童游戏的主题往往来源于儿童在周围生活中所看到或经历过的事情,并从熟悉的家庭或幼儿园生活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如“玩偶之家”到“照相馆”、“图书馆”。教师在确定主题时要给孩子选择权,平时多收集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在空闲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包和炸薯条。趁着这个机会,老师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快餐店的新主题,收集了很多相关的游戏资料,让很多去过快餐店的孩子都有了自己喜欢的新主题。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主体选择权。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选择权,享受了个性自由的快乐,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意识。2、自由选择剧情:主题确定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讨论如何玩游戏,从而发展剧情。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孩子游戏的过程,按照孩子的意愿发展剧情。比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老师看到后让她去买菜,妈妈不愿意。这时候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孩子的意愿发展剧情。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角色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角色。年幼的孩子可以问自己愿意扮演什么角色,而中大孩子则被鼓励自己讨论和分配角色。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是游戏素材。在选择的时候,老师也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比如我班的孩子何,在医院的游戏里突然做了手术。因为没有口罩,他用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很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