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一万年——为什么是马虎的冒险游戏?

说起来这么丑这么邪恶的家伙,结局还是挺意外的。有人会说埃梅里希是敷衍了事。如果这个评价是针对全片的,那我同意;如果是针对这个“丑王”的结局,我持保留意见。因为个人认为,对这个奴隶主阶级的刻画真的是这部电影唯一有趣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埃默里奇才表现出了一点超级轻松的态度,他们敢于拿自己开玩笑:我以为“男猪脚”的标枪会像《斯巴达300勇士》(300)里的最后一投,没想到句子里的问题都解决了,估计大部分观众都会有一些反应。这个结局之后,我又惊又喜地想起了毛主席最经典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埃梅里希要展示的是公元前一万年带领大家翻身做主人的“红太阳”!即使不考虑反派BOSS离奇搞笑的表现,其中一个牧师的妩媚神态也大相径庭。我不知道埃梅里希有没有道听途说描述过东方古国“宦官”的言行。在万年的史前史中,这些僧侣都有一些“东方不败”的风骚魅力,尤其是“放荡二人组”。他们谄媚的行为和大惊小怪的姿态,让最能言善辩的“八婆”都感到嫉妒。牧师大概是老了,蔫了,所以没那么“女性化”了。但是嘴角和眉梢带来的谄媚和敬畏,让人猜想当年的高力士和李等人是多么的优雅。作为一个标准的德国“工匠”,埃梅里希心里还有这些“小九九”,让我刮目相看。但是,这个“擦边球”让我清醒了:《万年史前》并不是一部致力于恶趣味的邪恶电影,埃梅里希其实是想把它编排成一部奇幻与野性相结合的古代史诗。所以我上面说的很多“恶趣味”只是一厢情愿。如果埃梅里希自己知道会有观众这样对待他的“严肃”创作,他应该不会笑。可惜我真的很难发现这部电影的严肃性。相反,剧本的前后分割真的超出了一般商业片的承受范围。比如关于主人公父亲的线索,开场后就消失了。就在观众以为这个角色会彻底沦为背景的时候,他的去向又变得重要起来,观众不得不跟着期待他会如何祝福自己的儿子。结果在影片的最后,导演没有提到他对推动剧情发展的意义。编剧好像是在利用他随意填补剧情漏洞,蒙混过关而已。更不可思议的是导演对猛犸象和剑齿虎这两个重要视觉“奇观”的处理。他们都在预告片里大肆宣传,好像他们在电影里会有多隆重。持有这样想法的观众,最后一定觉得被骗了。事实上,剑齿虎这个角色和男主角的父亲一样,只是导演黔驴技穷时的救命稻草,而导演忘恩负义的速度是惊人的——前一秒还有“启示”意义的剑齿虎,下一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影片结束。这显然是“故事不够,预言凑在一起;预言不灵,神兽必至顶。影片中对猛犸象的描述严重不一致,也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英雄的人民以猎杀猛犸象为生,也从未见过他们对猛犸象有任何仁慈,更不用说饲养它们。所以,即使民众固执地把猛犸象当神崇拜,这个神会不会保佑他们也很难说。这样,在影片的结尾,导演暗示猛犸传达了一个“上帝的奇迹”是没有依据的。就算抛开这一切,纯粹从动物本性上来说,影片在之前的狩猎场景中已经很清楚地展现了猛犸象的“深仇大恨”——谁伤害它,谁就一定会踩它。影片结尾,导演找不到任何理由让男主角以弱打强,于是猛犸转身。他没有追那个自残的男主角,而是冲向了反派...如果美国作家协会都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们罢工越多,鼓掌的人就越多。也许有人会老调重弹,认为这部片子只是视觉效果,不必太认真。那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不用期待视觉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真的看过几部所谓的《大片》的话。”《太大了没用》最适合这部电影。精彩的视觉效果,不仅能在屏幕上看到几个不寻常的怪物,还能看到场景调度。埃梅里希在这部电影中滥用的是千篇一律的视角和镜头移动轨迹,完全没有任何创新。这种懒惰本身就是一种敷衍。别说和金刚等顶级视觉奇观相比,比古墓丽影还常规一点,一万年的史前也很不成熟。如果是在20年前,这部电影可以骗过一群只看暴力电影的观众;在今天的环境下,一万年的史前史根本没用。其实评论本身感觉就是一种浪费;只有这个评论阻止你去看电影,我才能得救。